Review Canon EF-M 15-45mm F/3.5-6.3 IS STM


M系列真心話:Canon EOS M6與15-45mm 使用半年心得

乍看覺得螢幕背後的設計有種不成熟的感覺,但滿喜歡這樣直接的設計

這篇不是開箱文,想來說說自己用了半年的心得。Canon EOS M6是我C家的第一台無反相機,用了這個「冤家」這麽久了,算一算應該也有10年了,防潮箱裡還躺著老祖先Canon EOS 30D,想到就過意不去,丟也不是,送人嘛,也不好意思。而在M系列陸續推出了幾台產品之後,我也決定要來試試看C家微單的性能如何。

首先談談我自己對Canon長久以來的看法。

Canon是這樣的,產品線又多又複雜,經常是「這台功能有這個,那台功能沒那個」,不論手上有多麽新的一代產品,除非頂級,否則只要過了兩三年,就覺得它又舊了。不過這倒也不是C家的問題,大部分消費性電子產品都這樣;又或整個消費文化與使用者的心態問題,總愛比較產品,一比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。

此外,也有許多使用者提到了Canon為了銷售所使用的狡猾設計,像是機身硬體明明就有支援,但他就刻意鎖住某些軟體功能不讓你使用,讓拍照綁手綁腳,這不難了解是為了要符合產品定位與市場銷售,但長期這樣操作的結果之下,導致了近年的市場板塊移動,像是後輩新秀Sony的強勢推進,人家小體積單眼做得有聲有色,直逼C家龍頭。此外,Canon這樣的行為,也間接催生了Magic Lantern這樣的Hack韌體,徹底解放你床底下的老舊單眼。

話扯遠了,想起半年前拿到相機時心裏是多麽的興奮,「終於有小台的可以用了!」相信不論是業餘或是專業的攝影師,能夠負擔的話,都會希望有一大一小或甚至更多的機身選擇,以適合不同的拍攝場合。就我自己而言,除了工作上的攝影專案以外,平時也會有想拍攝不同題材的慾望。因此,考慮到目前的鏡頭群、閃燈與其他器材上的相容性,仍是選擇了血派相通的M系列。

題外話,這顆鏡頭與鏡頭蓋都是台灣製造,機身買的是日本平輸、日本製造。整體外觀十分扎實,尤其EF-M鏡頭的金屬材質令人滿意,都是消光的霧面處理,還沒拍之前會有種好像很厲害的錯覺。

M6被許多Youtube評為2017最佳的相機,輕巧而且適合拿來錄影,我也是拿了M6之後才漸漸地愛上影片,原來動態的世界這麼有趣。


由於我很喜歡看天空,因此大部分的相片都是在拍藍天。M6在大太陽底下的表現一如往常地令人滿意,不過這倒也不是M6的優勢,光線充足的環境下,就算用手機也會有不錯的成像品質。

底下幾張照片均無後製處理,相機直出。

而如果光線不那麼立體,就可以看出M6忠實呈現的色調。

這張真的不太好看...不好意思


拍食物時微單就很方便,但同樣是微單,M6這樣的性能算是很小的

我也是拿了M系列以後,才了解什麼叫做動人的影像。原來好的器材「製造」出的影像會動人。這似乎是廢話,但對於起初想要使用輕便器材來創作不同題材的我而言,有很大的感觸。便宜器材確實犧牲畫質,相較於低階產品,高階相機所拍出來的影像確實還原了真實。

大家都知道,在使用相機時十分熟悉的兩個模式「光圈先決」與「快門先決」,但我認為攝影根本就是「器材先決」!因為只要有基本的攝影與器材操作技巧,使用更好的器材,幾乎就會得到更好的畫面。

也或許是自從我上一台拿的是GR(一代),而自從他壞掉以後,我一直想找個伴,用了M6幾個月後又回頭看GR的相片,才發現實在不能比。GR是我用過最棒的隨身機,但卻被他電子電路系統弄的頭痛,接連修了兩次,聽相機維修商說二代也有相同的問題,實在不敢恭維。此外,GR的強項也不是錄影,在今天這個靜態與動態影像市場逐漸模糊的趨勢下,加上謹慎考慮了器材的耐用度(拍壞過許多消費型相機)後,仍是單眼的快門比較不易壞損。即使是微單,仍是單眼,並有很好的擴充性。

45mm端的時候

M6與這顆鏡頭在亮部與暗部的處理上,一直有種說不上來感覺...感覺不太真實,亮暗的過度中有點僵硬,色調也沒那麼討喜;手上另一顆EF-M 22mm定焦鏡,也有相同問題,反差大,但又不是調低對比能夠修正的回來,我想大概就是M6的極限了吧。

因此如果情況允許,仍是盡量以raw檔來拍攝:

以前都會覺得jpg很方便,但只多了一些轉檔的時間,能夠為影像保留更多細節,因為如果不能發揮手中器材的極限,會覺得器材的錢花得很沒意思。

雖然M6配上EF-M鏡頭的成像品質差強人意,但其「輕便的體積(搭配22mm根本街拍機)、快速的對焦、連拍性能、手動峰值對焦、影像穩定處理、電池續航力與不高的入手價格」等等,整體而言仍是令人滿意,尤其最後一點往往最重要,甚至是消費者首要考慮的因素。有多少錢,決定怎樣的畫質。

觀察了許久的M系列,期待你們能走出自己的路,應該要繼續推出高品質的EF-M鏡頭與強勁的小機身,而不是將產品線愈分愈摸不著頭緒。許多專業攝影師都用C家,但工作之餘也要陶冶性情的。最理想的M系列應不只要完全相容EOS系列,更要成為工作機的好搭檔,像是錄影功能的強化(應該要可以拍攝無損的影片格式)、快速拍攝、改善成像品質等等。

我覺得M系列的定位就在於此。

話說不知道M6拿來接EF鏡頭的成像如何,我也一直沒這樣接過,下回再寫一篇這樣的測試。



Responses

End of reviews

No more reviews